欢迎来到百色红魂教育服务中心!
当前位置:首页 > 红色记忆 > 英雄人物

张海萍

发布时间:2021-03-17 浏览量:1110 来源:高榕
    俗话说,17岁是花季,那么,25岁,就是比花季更成熟的瑰丽人生。

    而她,却带着神圣的使命,带着追求和自信,从容地告别了这瑰丽的人生。

    她,就是在1942年桂林“七九”,事件中英勇捐躯的张海萍烈士。

    1917年秋天,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婴,诞生在南国广东东莞县篁村乡。她,天生俊巧,父母为她取名张妙灵,她就是张海萍烈士。

    张海萍自幼随父亲到广州读书,于广州45小学毕业后,考入广州女子师范。张海萍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、爱好劳动的好习惯。白天在校读书,常自带干粮当午餐;她不像一些有钱人家的同学常常打扮得花枝招展,但她窈窕的身材穿着一身整洁合身的粗布衣,却也总比别人显得漂亮。回到家中,除完成学业外,还抢着帮助母亲做家务,远近的邻居,都知道张家有一个既漂亮,又勤快的小女孩。

    勤劳节俭还往往同顽强、热情、上进结伴。如果说上天给张海萍一副美丽的面孔和窈窕的身材,那么环境和自我的磨练,为她造就了比美丽的外表更为重要的东西,那就是顽强、热情、上进的性格。

    张海萍在读女师期间,学习勤奋,思想敏锐,朝气蓬勃,办事大胆有主见,为人谦和热情,乐于帮助同学,哪里有张海萍的影子,哪里就像燃起一团火,颇有大姐风度,同学们都乐意与她接近,尊敬地称她为“妙姐”。张海萍十分热爱生活,是个音乐爱好者,天生一副圆浑、洪亮的女低音歌喉;她还十分爱好各项体育活动,是学校篮球队主力队员、投篮好手,有“铁手”之称。

    这个热情、活泼的青年十分追求上进,对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具有浓厚兴趣,在白色恐怖统治下,她想方设法地借阅马列书籍。一次,她借到了一本《共产党宣言》手抄本,被书中伟大深刻的思想所震撼。为了能反复阅读,深刻理解和传给进步同学看,张海萍用了几个晚上,在灯下一字一句认真地将全书抄录下来。当终于有了一本自己手抄的《共产党宣言》时,她无比兴奋和愉快。张海萍在如饥似渴地接受真理,追求进步中,思想得到了升华。

    1935年,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加深,北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“一二·九”学生爱国运动。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羊城学生界奋起响应,张海萍立即投入了这场斗争。在运动中,张海萍接触了中共党员,在他们的帮助教育下,经过斗争的锻炼,阶级觉悟和思想水平得到提高。1936年冬,参加了党领导的外围组织——中国青年同盟,次年春天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年仅19岁的张海萍,从此开始了她光荣而艰险的人生历程。

    入党后,张海萍参加我党领导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,从事公开的抗日救亡工作。街头、学校、工厂、农村,到处留下了她的足迹,宣传演出、安置难民、防空救护、募捐献金,事事抢在头里。在宣传中,每当她用那深沉、洪亮的女低音唱起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、《五月的鲜花》等抗日歌曲时,听众立刻被深探地感染,并情不自禁地随之放声高歌,抒发抗日的决心。她还和女师同学利用暑假回家乡,作抗日宣传,用她那甜美的歌喉,激励乡亲们抗日杀敌的决心。

    我党为了争取广东地方实力派坚持抗日,并在将来能掌握国民党基层政权,1938年9月,经党组织批准,张海萍参加了广东高中以上学生军训总队,后又参加了国民党广东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(简称地干所),并先后在军训总队和地干所中,担任中共女生支部组织委员。在复杂的环境中,张海萍立场坚定,旗帜鲜明,运用党的“有理、有利、有节”的方针,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。一次,国民党顽固派散布我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封建割据,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谬论,在学员中制造混乱。张海萍义愤填膺,坚持党的斗争原则,进行批驳。她用大量的事实说明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民主的地区,八路军、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进攻。从而消除了反动言论在群众中的影响。张海萍还积极慎重培养积极分子,亲自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和抗日先锋队员,壮大了党的力量。

    1939年6月,党组织通过社会关系调张海萍到国民党广东省妇女会工作,担任妇干班教务股长,从事妇女运动工作。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,为组织发动妇女大众投入抗日救亡洪流做了大量工作。

    1940年春,她调到中共广东省委南雄党员训练班学习。在此期间,张海萍系统地学习了党的知识和马列主义理论,思想理论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后因训练班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围剿,张海萍化装转移。

    1940年8月。张海萍受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(简称南委)的派遣,赴桂林担任中共南委驻桂林政治交通员。

    到桂林后,张海萍打入广西省新生活运动妇女委员会工作,担任训练组组长,以公开的妇女工作,掩护党的秘密工作。在妇委会中,她团结其他中共党员,利用该会合法地位,宣传党的抗日主张,以火一般的热情,进行抗日救亡宣传,文化教育活动,开展募捐、献全、劳军运动,举办各种妇女训练班等,把妇女工作搞得火红。1941年5月,由于引起特务的注意,张海萍被解聘。

    1941年9月,张海萍利用广东同乡会的关系,与苏蔓(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)、罗文坤(中共广西省工委妇女部长、桂林市委书记)一道,进入桂林逸仙中学,以任教为掩护,从事党的秘密工作。

    艰险令人坚毅,战斗使人成熟。只有20来岁的张海萍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了,她十分清楚她面对着的是什么?她将可能会遇到什么?

   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,政治形势十分严峻。1942年5月,中共南委组织部长郭潜被捕叛变,供出了广西地下党组织情况。国民党中统特务根据郭潜的供词,电告国民党中统局,“请求偕同郭潜等数人克日往桂林”,对广西地下党“予以一网打尽”。7月4日,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秘巴筱胜(萝)号急电国民党广西省党部主任委员黄旭初,“命开始筹备执行工作”。7月6日,中统局特务带着郭潜及特务多人直扑桂林。

    7月的桂林,气候特别闷热。叛徒战战兢兢地领着特务,鬼使神差,四处捕人,瞬间,皇城内外,漓江两岸,血雨腥风,百鬼夜行,桂林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。

    7月8日晚,特务首先秘密逮捕了中共广西省工委交通员、桂林市委委员梁耀宝。这条软骨头的狗,经不起敌人的诱吓,很快叛变投敌,供出了我地下党组织。

    1942年7月9日,这个用血写成的日子,国民党顽固派举起了杀人的屠刀,开始了大规模逮捕我地下党人和进步人士的行动。黑色的风暴妄图扑灭红色的火种。

    上午11时许,一架小型汽车,风驰电掣地在逸仙中学门口一个急刹车,还未等停稳,从车上跳下来5个穿长筒靴、带墨镜的家伙,他们手持黄旭初签发的“行动命令”,直扑教师宿舍。此时,张海萍和罗文坤正在苏蔓的房间里。“跨、跨、跨”的皮靴声,使三人预感到出事了。当特务冲进屋内时,他们三人从容地起身,毫不畏惧地随特务出门。此时,围观者人多杂乱,张海萍机智地将一条平时穿的裙子,麻利地塞进同宿舍教员小孩的尿布堆里,并用眼神示意罗文坤妹妹罗小坤(随姐在逸仙中学读书)。出了校门,特务用黑布条蒙住三人的眼睛,推上汽车,押往社会服务处临时拘留所。

    特务们走后,罗小坤从那条裙子找到了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盒子,她从张海萍那急切的目光中知道,里面肯定藏有机密,因此,罗小坤秘密地把它烧掉了。

    特务捕到了张海萍等三人如获至宝。黄旭初和国民党广西省党部调统室主任梁学基亲自指挥审讯,妄图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,实施“一网打尽”的计划。

    当晚掌灯时分,特务将张海萍、苏蔓、罗文坤押到桂林东郊龙隐岩刑讯处。龙隐岩,从古到今都以它神话般的传说和文人墨客的题词著称于世,是著名的旅游胜地。而此时,却成了特务的刑讯室。

    夜幕降临了,天空没有一丝风。洞内的蚊子像发了疯一样,到处乱撞,伺机寻找进攻的目标。

    特务首先采取攻心战。他们甜言蜜语,轮番地对张海萍进行诱降,妄图从她口中套出党的机密,但得到的只是无言的结局。

    特务无需任何修饰来转折,当即露出了恶狠狠地杀机,他们对苏蔓大打出手,妄图以此来要挟张海萍和罗文坤投降招供。狰狞的面孔和带血的刑具,在咀嚼着三位共产党员的血肉与灵魂!在狰狞和残暴面前,张海萍不屈的沉默。这种沉默,是无言的反抗与愤怒,它比真正的金子还要可贵!特务在给上司的报告书中沮丧地写到:“通宵达旦,未尝休息,而犯人仍颉顽不认,亦不悟梅。”

    7月10日,特务领着叛徒郭潜与张海萍会面,当面指证其身份和进行无耻的劝降。郭厚额无耻地说:“整个南委都完蛋了,坚持也没有用”,“只要你肯说出组织情况,我保证他们不会亏待你”。张海萍义愤填膺,痛斥叛徒的卑劣行径,可笑特务的浅薄愚蠢。在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面前,郭潜这条靠乞讨偷生的狗,显得那么渺小可怜,他不得不夹着尾巴,灰溜溜地退下场去。

    特务的招式都失败了。三位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员,在这场两个阶级的较量中,是骄傲的胜利者!然而,他们仍不死心,又使出了“放长线钓大鱼”的诡计。

    7月11日上午,张海萍和苏蔓、罗文坤被“释放”回逸仙中学。但他们的宿舍周围布有特务,其行动受到严密的监视。下午,一特务上门递上“请柬”,声称是黄旭初请三位赴宴,“以表歉意”。他们一眼攸识破了敌人的诡计,坚决地拒绝了。特务又从兜里取出三张“自新悔过书”。扔在桌上,威胁道:“请你们不要自误!”而后扬长而去。

    此时,张海萍和苏蔓、罗文坤清楚地意识到,特务正在导演着“假释”的圈套,应该尽快地向党组织和同志们报警,严峻的现实,紧紧地牵动着三位党的忠诚儿女之心。为了揭穿敌人的阴谋,挫败敌人的如意算盘,及时向党发出报警信号,在失去自由无法与外界联系的绝境下,他们剩下的只有自己年轻的生命了。

    7月12日,张海萍倚坐在宿舍里的书桌旁,娟秀的脸庞异常严肃,明亮的双眸紧紧凝索。她给在韶关的哥哥张高科写下了绝笔信,信中援引了文天祥的著名诗句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以表示她为了追求崇高的事业,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生命。此后,她又给学生题词留念,整理衣物书籍。她是那么的沉着镇定,仿佛在为执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做准备。

    7月12日晚,苏蔓宿舍的灯光通明,房门紧闭,一片寂静。张海萍和苏蔓、罗文坤一道英勇捐躯,壮烈牺牲。

    血的控诉!血的报警!张海萍以她25岁的年华,弹奏了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!

    这一举动,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之外,他们万分恐慌。为了掩盖事实真象,诋毁烈士形象,7月14日在《扫荡报》上污蔑这是一起“桃色事件”、“三角恋爱”。但这恰恰弄巧成拙。当敌人醒悟过来,下令收缴当日报纸时,一切都已经太晚了。

    张海萍三烈士为党捐躯的事迹在地下党员中传颂。七九事件后转移到灵川的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,起草了《为反对顽固反共分子摧残告全体同志书》,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学习他们“宁死不屈的死难精神”。

    十年文革期间,三烈士英勇献身的壮举被污蔑为“叛党”,烈士的英灵蒙受了耻辱。

    千秋功罪,自有公断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,1982年元月广西区党委为三烈士平反昭雪。1989年三烈士牺牲47周年之际,一座高耸入云的三烈士纪念碑树立在桂林东郊青葱大山之中。

    今天,张海萍烈士牺牲整整50周年了,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,把真金锤炼得更加纯真。烈士用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,将永为后人传颂!

本站内图片、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、复制。
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
教学基地
红色记忆

新闻资讯

  • 中心新闻
  • 时政热点
  • 领导关怀
  • 政策法规
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
联系电话
15077681894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