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百色红魂教育服务中心!
当前位置:首页 > 红色记忆 > 英雄人物

苏蔓三烈士: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

发布时间:2021-04-21 浏览量:1339 来源:桂林日报

张海萍(前)、苏蔓(后)、罗文坤合影(记者翻拍)

      陈静 张苑文/摄

      矗立在尧山西麓的苏蔓三烈士纪念碑,碑通高24米,正面刻“苏蔓、罗文坤、张海萍革命烈士纪念碑”,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,显得庄严肃穆。这里是桂林市首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,每当人们来到这里缅怀先烈,读到苏蔓、罗文坤、张海萍3位烈士为党的事业献出生命的故事,无不被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感动。

      三青年投身革命

      苏蔓,原名苏裕源,1914年7月生于广西省苍梧县多贤乡一个书香之家。1930年在苍梧中学毕业后,考进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,1935年夏在广东省立勷勤大学肄业。在大学期间,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,思想剧变。同年7月,苏蔓东渡日本,考入东京大学,一年后获社会学学士。1936年6月,在日本由林路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7年3月,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基本形成,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的形势下,苏蔓毅然结束学业回到上海,受党组织指派在上海全国学联工作,并先后负责大夏大学、暨南大学、中法大学和青年救国服务团中共支部工作,积极领导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。1938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,1939年1月被分配到广东从事党的工作。1939年秋至1940年5月,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托,先后在曲江、南雄举办赣南党训班。1940年5月,党训班遭国民党顽固派围捕,苏蔓化装脱险。

      罗文坤,原名罗娴,1916年生,广西苍梧县人。上世纪30年代初,在苍梧县立中学毕业后,随家迁居广州,考入洁芳女子高级中学就读,此时结识苏蔓。1935年春,她与苏蔓结为伴侣。同年7月,夫妇俩一起东渡日本,进东京大学读书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回到上海,与苏蔓并肩投入抗日救亡运动,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3月偕苏蔓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。1939年1月学习结束后,由党组织派回广东,任中共广东省委妇女部干事。1940年协助苏蔓举办赣南党训班。

      张海萍,原名张妙灵,1917年秋生,广东东莞县人。她自幼随父亲到广州读书,毕业后考入广州女子师范学校。1936年冬,在广州参加中共领导的中国青年同盟。193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,投身广东抗日先锋队,从事公开的抗日宣传活动,先后担任广东学生军军事训练总队中共女生支部委员、广东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中共女生支部书记。1939年6月,到广东省妇女会从事妇女救亡工作。

      他们用生命保存了党的力量

      1940年8月8日,26岁的苏蔓和24岁的罗文坤夫妇受上级委派,到桂林秘密筹备重建中共广西省工委。与此同时,张海萍也受派遣来到桂林,任中共南委驻广西特别交通员。

      这一年,苏蔓被任命为广西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,罗文坤任广西省工委妇女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。

      1941年,因受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影响,在国统区的中共组织处于危险形势之中。他们为避开敌人注意力,于当年9月到逸仙中学任教,以教师这个公开身份作掩护,一边教书,一边秘密从事党的工作。

      全部秘密工作都在他们的计划中顺利进行着。但是1942年7月9日这天,由于遭叛徒出卖,他们3人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。这就是当时震惊桂林城的“七九”事件。

      当天晚上,特务对苏蔓施以“老虎凳”酷刑,并把罗文坤带到备受摧残的苏蔓跟前,企图摧毁这对革命夫妻的意志。持续几个小时的残酷审讯,他们3人在沾着自己鲜血的刑具前仍没有透露一丝机密,以至于特务在审讯报告中无可奈何地写道:“通宵达旦,未尝休息,而犯人们仍颉颃不认,亦不悔悟。”

      7月11日早上,敌人把他们假释回逸仙中学,企图捕获前来联系的中共党员。敌人这个小花招骗不过他们,在被严密监视,无法与党组织联系的紧要关头,3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毅然做出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抉择:用生命向党送出报警信号。

      7月12日晚,苏蔓奋笔直书“不自由,毋宁死”6个大字后,3人在逸仙中学宿舍集体自缢,壮烈牺牲。那时苏蔓只有28岁,罗文坤26岁,张海萍25岁。他们大义舍身,使广西省工委领导的大多数党员得以安全转移或隐蔽下来,保存了党的力量。

      桂林人民没有忘记他们

      1983年3月,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决定将三烈士遗骨起出火化,骨灰从桂林移至南宁革命陵园安放。1989年在桂林尧山修建苏蔓、罗文坤、张海萍革命烈士纪念碑。当年7月9日,在三烈士牺牲47周年之际,纪念碑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,纪念碑落成处被确定为桂林市首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。

      为纪念三烈士,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7年在逸仙中学烈士牺牲处立碑。采访中,逸仙中学师生告诉记者,多年来,校园里的“三烈士牺牲处纪念碑”一直是该校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。每年新生入学,老师都会给学生讲解纪念碑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。每年清明时节,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位于尧山脚下的三烈士纪念碑开展祭奠活动,深深缅怀三位革命英烈。“从入校开始我们就知道校园里的三烈士牺牲处纪念碑,知道当年校园里有烈士牺牲,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”市逸仙中学的学生小雅颇有感触地说,三位烈士为忠诚党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桂林人民心中。

本站内图片、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、复制。
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
教学基地
红色记忆

新闻资讯

  • 中心新闻
  • 时政热点
  • 领导关怀
  • 政策法规
培训咨询 售后咨询 官方微信
联系电话
15077681894
返回顶部